关闭 More 保存 重做 撤销 预览

   
关闭   当前为简洁模式,您可以更新模块,修改模块属性和数据,要使用完整的拖拽功能,请点击进入高级模式
http://www.odty595.net

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»
早20200703
LV1 初心者
帖子    1
新博币    0 提现
提现    0
     
    2460 3 | 显示全部楼层 |倒序浏览
    苟晶顶替案,说如今已是满城风雨,路人尽知,不夸张吧?我想消息再闭塞的人,也知道有个叫苟晶的农家女生,22年前高考被顶替了两次。而随着“苟晶顶替案”、“陈春秀顶替案”、“山东242人冒名顶替入学”等新闻的曝出,再一次把山东推到了全国人民的眼前。
    印象中,山东这么火爆,一次是2015年的“青岛天价大虾事件”,一次是去年的“山大留学生异性学伴事件”,没想到,今年又因为高考顶替案上了全国人民的热搜。
    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。
    这些事情,在网络上已经发酵的不要不要的,而作为当地权威的新闻纸媒,又是如何报道此事的呢?显然很让人失望:他们都在顾左右而言他。
    苟晶是济宁人,当年的顶替事件也发生在济宁,按说济宁是最应该发声的。但看昨天,也就是6月28日的《济宁日报》,一共四个版面,并无一丝与“高考顶替案”或“苟晶顶替案”相关的消息。


    6月28日的《济宁晚报》共出版8个版面,也没有与“苟晶顶替案”相关的消息。


    这两家报纸,是济宁当地最权威的新闻纸媒,而他们却完美的回避了“苟晶”,这说明了什么呢?不仅如此,苟晶还对记者透露,当地不仅不报道,还想办法逼着她删帖呢。


    哎,来自故乡的伤害,总是让人格外心痛。
    济宁回避此事也就罢了,让我们放眼开去,将目光放到整个山东,看看有没有对此事的评论。首先是山东最具权威性、指导性的机关报《大众日报》,可谓是山东纸媒界的“一哥”,它总应该站出来说句话吧。
    很可惜,并没有。6月28日,《大众日报》共出版8个版,并无跟“苟晶”有关的任何信息。


    再来看看《齐鲁晚报》,它是山东唯一的省级晚报,一直是山东省发行量最大、广告收入最高、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,其使命宣传是“为读者服务,与读者俱进”——我想这样的一份报纸,怎么着也得为苟晶说两句吧?
    还是很可惜,6月28日的《齐鲁晚报》,依然没有苟晶的影子。


    在这些传统、权威的纸质媒体上,你完全读不到“苟晶顶替案”或是“高考顶替案”的任何信息,仿佛这些事情根本就不存在一样。任凭网上闹得巨浪滔天,这里依旧是岁月静好,满满的正能量,也真是神奇了。
    是看不到,还是觉得“苟晶们”不值得占用一个版面,哪怕不值得占用一个小小的豆腐块?
    想入一下诸位的法眼,可真难,得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啊。
    近些年有种说法,叫“纸媒已死”,我一直觉得这种提法太极端、太片面……直到今天看到“苟晶们”在纸媒上的集体缺席,我想说一句:不死你死谁?
    哪怕我刷一遍朋友圈,都比看你几十个版面获得的信息更多、更真实,请问你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?
    只为了传输“正能量”吗?
    别搞错了,真正的正能量,是将“苟晶顶替案”中的舞弊者曝光于天下,让他们接受道德的谴责;是把“山东242人冒名顶替入学”背后的产业链揪出来,让他们饱尝世人的唾骂!是用媒体的武器锄强扶弱,是用舆论的力量除暴安良……
    也许,有的纸媒也这样想过,但终究,他们也只能苦笑一声:“认真你就输了。”

    本专区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公开渠道,版权归原作者,平台不承担真实性及立场。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    如有侵权问题,请联系管理员处理:Telegram @boniuom
    个人签名


    zkpku
    LV9 苍瀚的风云
    帖子    105
    新博币    600 提现
    提现    0
    TA的勋章:勋章中心
       
      个人签名


      askalim
      LV5 水面的小草
      帖子    4
      新博币    6 提现
      提现    0
         
        博牛老司机,发一贴,升三级>>
        个人签名

        五金电工行业招仓管,要求至少会点菲语,跟本地工人能稍微沟通。有仓管经验。每周日休息。所有的菲律宾公共假期都有放假,包吃住。早7点半到中午12点,下午1点到5点下班。此招聘长期有效。

        早20200703
        LV1 初心者
        帖子    1
        新博币    0 提现
        提现    0
           
          其实自六十年代末文革插队下乡始,权力寻租走后门已是司空见惯,人人心照不宣。文革之前之后的高考,以分数录取这条红线还是神圣不可侵犯,这是最后的一丝平等。我在大学长大,眼见多少官员和教授的孩子考不够分数与大学无缘,而校园里又有许多衣着寒酸的农民工人子弟。招生录取有潜规则,但通常是用改变规则的方法,如录取分数线划在某人之上,或者以男女比例为由打击女生。但线上的考生统统受益。像苟晶案这样恶劣,闻所未闻。

          调包顶替上大学,即便在法制如儿戏的中国,亦非易事。有一系列的关卡,考试,录取通知,入学转户口身份证档案等等,要通过多少关口才能摆平。其后还要一辈子要用假名,堪称“潜伏“。而一系列穿越国家机器的违法乱纪,居然都做到了。事发掀后兴起的查学籍档案大潮,仅山东省2002-2009七年间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居然有数百人之多。孔夫子孟子的家乡啊!礼义廉耻,荡然无存。一位终身从事教育的朋友说,心痛得无法读下去。

          中国社会,科举制度是一条底线。无论社会多么腐败,还给万千寒门子弟留下改变命运的一扇窄门。历朝历代,科举考试神圣不可侵犯。以身试法考场作弊的也有,但那是杀头的大罪。作弊此底线一破,不但法律荡然无存,人的基本礼义廉耻也踩在脚下。过了这条线,没有什么无耻不能跨越。

          龙英台曾经说过,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,被国人口诛笔伐得体无完肤。现在可知其中含义?小民尊严是靠法律保证的。法律就是人民和权力立约,现代文明是契约社会,神圣不可侵犯。只要党比法大,就没有小民的尊严。
          个人签名


      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  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      关闭

          博牛社区 x 菠菜圈上一条 /1 下一条